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药食两用,院士组团“盯”上莓茶开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24  浏览次数:191

  11月19日,“科技协同创新、莓茶五业兴旺”双院士支撑“张家界莓茶”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张家界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和刘仲华组成的双院士团队,从攻克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等方面,为张家界莓茶高质量发展“支招”。

  当天还举行了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8家产学研合作单位发起共建张家界莓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天门郡莓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同时启动,共同助力张家界莓茶长成百亿大产业。

  -记者李成辉

  院士观点

  莓茶开发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论坛现场,印遇龙和刘仲华院士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出发,深刻地阐述了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张家界莓茶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物医药业、生态旅游业方面的开发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有“养猪院士”之称的印遇龙院士,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这一次,印遇龙院士盯上了莓茶,因为“莓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动物肠道微生物和脂质代谢有积极作用”,通俗地讲,就是能有效降低动物脂肪,提高生猪瘦肉率。

  印遇龙院士说,提高地方品种猪的瘦肉率是提升我国养猪业效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宁乡花猪为例,瘦肉率提高5%,利润就能增加300元/头。

  “科学饮用莓茶,调节身体免疫力。”一如既往,刘仲华院士毫不吝啬对莓茶的赞扬,“它的抗炎清咽降火作用是重要的现代生活伴侣,降脂降糖作用是中高端消费群体的健康饮品,它是饮酒、吸烟群体肝肺的天然保护剂……”

  “莓茶开发应用前景极为广阔。除了天然饲料添加剂外,大健康产品也是绕不开的领域。”刘仲华院士坦言,目前,生物资源利用率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张家界莓茶的发展。

  他表示,破解发展瓶颈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强公共品牌;做大龙头企业;构建内销网络;扩大国际市场;扩展深度加工;茶旅融合发展;打造高效茶叶等。

  发展目标

  百亿产业带动10万人增收

  张家界莓茶占据全国产量的90%以上,而永定区又是张家界莓茶的核心产区。张家界副市长、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介绍,目前,全区莓茶种植面积8.1万亩,从事莓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经营主体达101家,从事莓茶深加工企业达49家,拥有天门郡、茅岩莓、土家贡等23个品牌,带动7112户贫困户近2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记者注意到,随着莓茶成分被发现和挖掘,当地不少企业已经进入产业化运作阶段。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一个。董事长刘超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他们围绕产业开发与精准扶贫,进行产业链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以药食两用的张家界莓茶为中药材种植主导产业、主打产品,目前已开发出莓茶“杯中茶”、袋泡茶、柑普莓茶等深加工产品;莓茶植物提取物、黄酮茶清咽饮料、护肝胶囊等精深加工科技新产品。

  刘超说,他们将继续加大企业科技投入,瞄准莓茶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健康产业、生态旅游业“五业并举”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攻关,创新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经济效益。

  祝云武表示,下阶段,永定区将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壮大与群众增收良性互动发展,发展“张家界莓茶”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带动10万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把张家界莓茶打造成为脱贫致富的“白金”产业、驰名中外的“拳头”品牌。

0
+1
0
+1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