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医药业反思中兴“芯痛”:海外并购虽能解“近渴” 加大研发投入才是根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7  浏览次数:89
近期,美国商务部发布禁令,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期限为7年。中国芯片之痛在成为热议话题的同时,也引发了医药行业的思考。

       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投入,过去中国医药企业普遍对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目前一些药企也在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寻找海外的创新,以此迅速弥补本土创新的短板。

       近期,美国商务部发布禁令,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期限为7年。中国芯片之痛在成为热议话题的同时,也引发了医药行业的思考。

       “事件发生以后,我觉得医药界也应该去反思,我们在整个医药创新价值链当中,确实太落后了。”上海医药集团副总裁刘大伟在第二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年会(以下简称“H50”年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普华永道医疗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徐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投入,过去中国医药企业普遍对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目前一些药企也在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寻找海外的创新,以此迅速弥补本土创新的短板。

       从一些药企的海外布局来看,这的确是一个“解渴”的方向。不过,多位医药行业人士对记者直言,完全依托海外并购来撬动创新资源的难度在加大,提升自身研发投入才是根本之举。当然,提升研发是一个系统性的生态体系,需要从配套政策、企业资金投入包括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支持。

       中国对全球医药创新贡献度偏弱

       华盖医疗基金主管合伙人、H50理事曾志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芯片对中兴的影响,中国医药行业不会受到这么直接的影响。因为中国医药市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中药对中国医药市场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回到创新药和西药领域来看,确实有一些核心技术还存在短板。

       曾志强举例说,例如在基因方面的底层技术还需提高,这就好比中国在windows的核心平台技术上做开发应用还可以,但是真正聚焦在平台技术本身,如果被“卡脖子”的话,相关发展可能会受到制约。

       刘大伟指出,中国药企的创新度,或者说对世界创新的贡献,都是在第三层级。如果把中国医药企业的净利润与研发在收入中的比例相加,会发现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存在巨大差异。

       “这些(欧美)领先的企业这两个指标加起来会超过40%,(即)20%的研发投入强度加上20%的净利率。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平均只有11%、12%,这就意味着不到10%的净利率,加上不到2%、3%的研发投入强度,这个其实就代表了我们在产业当中实际上是处于低端的。”刘大伟说。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4家医药行业协会共同发布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显示,2015年全世界创新药市场近6000亿美元,但我国占据的市场却不足100亿美元,其中在我国首次获批上市的19个创新产品贡献不到5亿美元。我国对全球医药创新的贡献小于5%。

       海外并购弥补本土创新短板

       徐佳表示,过去中国医药企业普遍对研发的投入相对较少,一些药企目前也在谋求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去寻找海外的创新,然后服务中国市场。这种方式能够迅速弥补本土创新的短板,改善在创新上相对落后的局面。

       松禾资本董事长、H50轮值主席罗飞对记者举例说,华大基因此前对全球第三大测序仪器公司CG公司的收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业内看来,基因测序仪对于基因产业的重要性,如同芯片之于电子通信行业。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尹烨曾坦言,虽然我国对基因科技的研究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的基因测序相关产业,长时间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直至华大于2013年收购美国的测序仪上市公司CG,我国的基因测序相关产业才开始真正布局上游。

       并购“解渴”医药创新的同时,罗飞也直言,当初华大收购CG时经历了一些波折,包括获得美国政府同意也花费了一些时间。对中国医药企业而言,没有自主创新的产品,可以去海外并购买现成的,但从目前来看,去美国并购的难度在加大,可能会面临一些限制。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国内机构或者现在的华大想要收购当时的CG,有可能美国政府不会同意。”罗飞说。

       刘大伟认为,中国的制药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是必然趋势。当然不仅仅是要到海外去买资产,而是因为只有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组织国际资源,才有可能很好地保护本土市场。

       加大研发投入需政府、企业多方发力

       在并购难度可能加大的情况下,该如何防止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众多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都坦言需要加大研发投入。

       为何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相对偏弱?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对记者坦言,曾与一些医药上市公司接触后得知,若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将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上市公司表现出的盈利可能会大幅减少,甚至从盈利变为亏损,由此担心二级市场的股价下跌。

       但实际上,目前我国一些上市药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可以缓解上述担心。以重视研发创新的恒瑞医药为例,自2000年10月上市以来,恒瑞医药的股价累计涨幅超过90倍,年均涨幅超过30%,尤其最近两年更呈加速上扬之势,年均涨幅达70%。到2018年3月21日,其股价盘中最高触及89.19元/股。

       股价的背后,恒瑞对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可圈可点。据恒瑞医药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恒瑞医药研发费用高达17.6亿元,占总收入的13%。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指出,今年在医药、半导体、软件等行业上涨的一系列公司,其实都是研发费用比例比较大的公司。而华为之所以成为中国企业的骄傲,在于其是中国企业当中研发费用最多的,一年的研发费用接近900亿元,占总收入的15%。

       在曾志强看来,加大研发投入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生态体系,政府也应该加大投入去做基础性的研究,例如美国在基因方面花费了非常长的时间,耗费巨大的投入。“这种短期之内风险投资不会产生任何效应,完全指望社会资本去投资不太现实,包括芯片等,都需要政府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做。”他对记者说。

       曾志强表示,在创新性的实用性研究方面,可以由现在的药企、专业研究机构去做。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目前中国资本市场都将对生物制药企业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扶持。

点击下图,即刻登记观展!

预登记

 
关键词: 上海医药 , 海外并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