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退市潮下,又一家医药企业黯然离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30  浏览次数:9
4 月 23 日晚,吉药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由于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 1 元,触及相关规则,股票将被终止上市,4 月 24 日开市起停牌,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至此,又一家医药企业黯然离场,吉药控股的退市为医药行业敲响了警钟。?
 
  吉药控股并非突然退市。自 2018 年起,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陆续落地,其此前并购的企业业绩集体变脸。例如金宝药业承诺期内净利润大幅缩水,普华制药核心产品因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而被市场淘汰。巨额减值致使公司连续 5 年净利润为负,净资产一度跌破 -5 亿元,触发 “财务类退市” 预警。同时,公司负债率高达 161.77%,累计诉讼金额达 18.56 亿元,子公司资产被查封,生产陷入停摆,母公司与子公司形成恶性循环。2019 年,吉药还因筹划收购修正药业股权时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
 
  吉药控股只是医药行业企业退市潮中的一个缩影。2024 年,随着新 “国九条” 落地,上市公司财务类退市占比急剧攀升,医药行业成为重灾区。如大理药业于 2025 年 3 月 14 日收到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普利制药因财务造假,连续两年虚增收入超 10 亿元、利润造假 6.95 亿元,2025 年被证监会查实并启动强制退市程序。此外,南华生物业绩 “变脸” 触发退市风险警示,长药控股因净资产为负且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被实施相关警示,塞隆药业、双成药业等众多药企也因业绩不佳、债务问题或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面临退市风险。?
 
  医药行业企业退市现象频发,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一方面,行业政策调整频繁,如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旨在降低药价、减轻患者负担,这对药企的盈利能力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或传统销售模式的企业,难以适应政策变化。另一方面,部分药企在发展过程中盲目扩张、并购,忽视了整合难度与协同效应,导致并购后遗症显现,业绩下滑。同时,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诚信问题也严重影响企业生存,监管部门对这类行为采取 “零容忍” 态度,一旦查实,企业将面临严厉处罚甚至退市。
 
  医药行业企业退市现象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调整。对于投资者而言,要更加谨慎地筛选投资标的,深入研究企业基本面、财务状况与合规情况。对于药企来说,唯有加强创新研发、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坚守合规底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而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