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三巨头暗战!医保移动支付落地深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2  浏览次数:62
  医药网6月16日讯 医保移动支付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破局的关键。6月15日起,深圳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中医院等7家公立三甲医院将实现医保在线支付。     三巨头暗战     深圳市人社局此前宣布启动医疗保险移动支付试点工作,吸引了平安壹钱包、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平台的参与。     近日,平安宣布正式启动医院医保卡移动支付试点运行,将一个契合医院就医流程的医保移动支付平台产品平安社保钱包,嵌入就医的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而支付宝和微信的做法是绑定社保卡,在人社局指定的医院等场景,一键完成医保及自费金额的在线支付。     值得关注的是,有别于互联网企业,平安社保钱包采用平台模式,医院自有APP或第三方就医平台都可以在不改变医院流程的情况下,接入平安社保钱包的医保在线统一支付平台。并且,除了支持基本的自助缴费,平安医保在线统一支付平台还将与医院后台HIS系统整合,支持预约挂号、候诊叫号、化验通知、取药提醒、处方支付、检验检查支付等功能。      “现阶段和平安展开合作的医院超过20家。”平安相关负责人裴晟介绍,“各医院只要与平台一次对接,即可完成与多个医疗行业APP对接。平安社保钱包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医院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更贴合用户原来的医院线下就医流程,从减少医院流程再造的角度考虑设计。”      “商保”积极介入     有业内人士评价,平安壹钱包支付插件更加开放,可以接入银行、医保、医院和商保结算体系,对医院现有流程冲击不大,或许更贴合患者线下就医体验。     有专家指出,实现医保在线支付首先需要消除技术壁垒,即保证在线医保卡身份识别和账户的安全。对此,裴晟表示:“与人社部门合作医保移动支付是既有业务的延伸,也是平安养老险和人社部门在社保业务、智能控费方面多年积累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公司对社保业务熟悉,将具有更强大的医保在线支付管控能力,尤其是确保资金结算安全和信息传输方面的能力,也是进一步向全国医院布局的有力竞争。”     据悉,下一阶段,平安医保在线平台还将推进与商业保险接入的兼容,实现“医保+自费+商保”的一键支付。这也意味着除了壹钱包支付、平安养老与人社部门的合作,平安将整合旗下包括商业保险、前海的征信大数据,以及平安好医生的线上医疗等资源,延伸智慧医疗服务。或可满足患者跨院支付、信用支付等多场景支付需求,以及在医院外医保定点药店购药、在医院下辖的社康服务中心取药等院外健康需求。     有望全国复制     近两年,智慧医院、网络医院等概念层出不穷,医院自身也纷纷打造“互联网+”,BAT等互联网巨头相继推出支付宝未来医院、微信智慧医院等。虽然很多医院都在开展移动医疗服务,但基本上只能覆盖自费病人。并且,国内大部分公立医院70%以上的就诊人群为参保病人,不能解决医保的在线支付,就无法真正实现“智慧医保”。     业界认为,医保移动支付一方面可以减少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和缴费次数,还可以帮助医院优化支付流程,缓解窗口压力。医保移动支付的落地将推进智慧医疗改革加速落地。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公开提出建议,希望考虑在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使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允许合规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由居民个人选择支付公司,建立便捷的“医疗保险”网络支付制度及通道。     当前,各地正在探索推进医保在线支付,不少医院主动利用各种平台完善自身就医流程、支付流程。浙江海宁、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采用“人脸识别”医保支付,手机“刷脸”,系统识别身份,完成医保缴费。今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开通“医保全线通”平台,除了实现实时挂号、预约挂号、缴费,还可实时划扣医保个人账户资金。     由于涉及到人社部门、医院、患者等多方利益,以及社保资金和信息安全问题,医保移动支付推进尚在探索之中。随着深圳模式的落地,平安、支付宝、微信模式也将快速向全国其他城市推进。有专家指出,虽然“互联网+医疗”在线上支付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未来仍有更多壁垒需要打破。
 
关键词: 医保;移动支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