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AI制药大大缩短研发时间,超60家本土AI制药公司已入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7  浏览次数:62
有数据显示,一款新药的诞生,通常需投入至少10亿美元+10年以上研发周期,但成功率却低于10%。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应用场景地不断拓宽和成熟,如今,AI技术正逐步渗透到生物制药领域,有望改变传统制药研发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等问题,为新药行业带来重大变革。
 
  近年来,全球AI制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内,我国AI制药虽然起步晚,但近年也在发展速度非常快,一些上市制药公司、医疗机构、高校院所、互联网巨头以及初创公司都开始布局AI制药赛道。
 
  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60家AI制药公司,包括英矽智能、晶泰科技等。而在2020年之前,全国只有不到10家AI制药企业。随着越来越多公司入局,以及药企研发力度逐步增强,AI 制药领域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资本也持续押注这一赛道,推动AI 制药相关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
 
  数据显示,2020年即“中国AI制药的元年”,国内AI制药的投融资额超过3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近7倍。随后中国AI制药呈现爆发式增长,投融资规模突破百亿以上,2021年我国AI制药融资规模增至1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54%。进入2022年,国内AI制药的投融资事件仍在增加,据智药局监测,2022年Q3全球AI+药物研发共发生42起融资事件,总投资额为12.47亿美元,其中中国有12起,并且有5起过亿元融资。可见市场对该领域前景充满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AI制药虽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目前全球范围内至今还没有AI研发药物顺利上市,大部分AI制药企业目前仍停留在探索研究阶段,需要不断“砸钱”,才能实现从科学到成果的转化,推动药物进入临床流程。
 
  有行业人士指出,AI制药在研发和应用中尚存在诸多挑战,比如数据量不足、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算法精度不高、算法无法满足需求等,未来还需要在数据、算法、算力上进行突破。
 
  同时,复合型人才缺乏也是国内AI制药发展的一大瓶颈,“懂计算的不懂制药,懂制药的不懂计算”,如何更好地把生物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然后用数字手段去解决,离不开大量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因此针对这类人才进行着重培养非常重要。
 
  从长远来看,AI制药将是大势所趋,有望给新药研发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从短期看,AI制药企业面临上述提到的诸多难关,如何推动国内AI药物发展,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是本土入局公司面临的问题。
 
  另外,业界也呼吁,国内AI制药需要在政策层面受到更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推动建立医药大数据的监管、治理和共享机制;另外,在产学研层面,需要AI技术公司、药企、高校等加强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