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带量采购发展中的隐忧:断供、中型企业出局、采购碎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06  浏览次数:60
  医药网3月31日讯 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起步500个品种,国家、地方两条线同时推进。     各药企忙于应对各种集采项目,且不说未来还有哪些品种会纳入,就说中选之后,企业的供应保障、医院的临床替换,这些是否一切顺畅呢?     自国家4+7集采实施以来,在11个试点城市执行得还算不错,但非4+7集采区域跟标后,随着采购范围的扩大,采购量剧增,情况难免发生变化。此前就出现过河北跟标4+7集采后,福辛普利断供事件。     由于4+7中选厂家BMS生产的福辛普利供应不足,难以保障全省,以至于河北采购平台紧急邀请相关厂家参与采购。最终,4+7集采落选的华海药业在此情况下获得了60%的市场份额。     此外,2020年1月第二批全国集采开标,其中阿卡波糖报单片价低至1毛,令人震惊。当时拜耳的阿卡波糖供应省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等16地,绿叶制药供应省区包括河北、吉林、黑龙江等15地。       可以看到,绿叶制药的该产品价格高于拜耳,而拜耳作为原研厂商也更具有吸引力。在原研低价的优势下,价格洼地成形,带量采购遇到的挑战也开始显现。     在全国集采中,阿卡波糖50mg首年约定采购量为3.18亿片,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拜糖平价格低,一时间遭到“疯抢”,很多医院断货。这体现了医生与患者对于原研药与集采过评药的选择问题。     除此之外,中选之后,临床替换也还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带量采购之后,由于中选品种的价格暴跌,销售额大幅萎缩,而同类竞争品种(如未参加集采的或中成药)的价格依然很高,这些品种利用其价格高、有充足推广费用的优势,通过灰色利益输送的方式抢点了中选品种留出的空间,因此,一些地方的医院药费没有明显下降。     再者,国家集采中选品种与中选药企的分布,也值得业界关注。     据上海市卫生和健康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结合前三批四轮国家集采的中选产品对应的企业来看,大部分都是工信部百强企业、非百强企业中选,而中型企业则非常少。企业排名与中选产品分布呈“盆地效应”。        ▲图片来源:上海市卫生和健康研究中心     头部企业中标率在逐渐下降,尾部企业数量不断提升,近50%位的尾部企业无销售额和销售记录,面临质量和供应的双重压力。工信部排名101-400之间的中部企业中选产品数量极低。     而近年来我们一直建议的药企营销转型,其实是指中型企业。头部企业的战略比较稳定,通过研发+引进+国际化提前布局,集采对于他们的影响并不算太大,而尾部企业,规模较小,很多甚至只有一两个品种,在集采中孤注一掷,为求生存,报价低的离谱,实际其潜在风险较大。     对于中型企业来说,集采对他们的打击更为严重,因此,在整个医药环境的变迁中,转型对于中型企业来说更为重要。     而随着集采的常态化、碎片化,药企一方面要应对国家集采,另一方面还要应对省、市级、甚至区级医联体的集采---上海某医联体甚至在招采文件中出现的“霸王条款”:如与上级带量采购品种发生重叠采购量不能完成,生产企业不能追究医院责任。在采购碎片化的背景下,企业应接不暇,疲于奔命,实际上增加了药品的交易成本。     更何况各地的招采政策水平参次不齐,哪些品种可纳入,哪些品种不纳入?各地依然有自由裁量权,并非纯粹的“触发机制”就能实现应采尽采的。
 
关键词: 带量采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