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近日发布《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1年年末,全国拥有800张及以上床位的医院有857家,比2010年增加139家,增加19.4%。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16万张,较上年增加37.3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0年的3.56张增加到2011年的3.81张。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医疗资源,特别是以大型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优质资源仍处于不断扩张的势头。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众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公立医院扩张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相关报道刊登在本报3月12日第1版)。此后,卫生部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不支持医院盲目扩张。
但是,自2000年发端的公立医院扩张热潮,历经10余年依然势头不减,显然不能用非白即黑的简单二分法予以评价。在这股热潮的背后,固然有公立医院自身利益的驱动,但在中国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医院发展问题,而是医改政策导向、社会城市化进程、民众需求变化、政府决策思维等多方因素交织的结果。
医改催生新一轮扩张
从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核心区域的火车站出发,不过数公里,便可以到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河医院区。这是一片由数栋几十层高楼组成的建筑群,拥挤的人群在高楼的间隙里往来穿梭。
据医院的官方网站介绍,该院区的开放床位为5000张,医院信息中心每天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日均住院病人超过8000名,照此计算,加床率超过160%。这一住院人数已经打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保持的世界单点规模纪录。
在郑州市的郑东新区,设计床位3000张的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也已竣工。届时,这所医院每天收治的住院患者将突破1万人。
回溯这家医院的历史就会发现,它的发展恰好与新一轮医改的时机相契合。从2008年到2011年,该院年门诊量从130万人次增加到308万人次,年出院患者由6.7万人次增至20万余人次,年手术台数由2.79万余台增至10万余台。
“今后,医院的床位将会保持现有规模,不会再增加了。”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对记者说,在完成了跨越式的规模扩张之后,医院会侧重于精细化管理。
新一轮医改中,政府对供需双方的巨额投入,以及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急速膨胀,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仅在河南省,近两年来,省、市医疗机构累计投入122亿元,新增床位4万余张。
2011年年底,郑州市出台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工程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3年~5年内,将15家市属医院床位由1万张扩增至2万张,10家省直省管医院床位由1.4万张扩增至4万张。照此规划,届时除了郑大一附院之外,还将有省部合作建设的郑州大学医疗中心和河南省人民医院两所医院成为床位达到6000张的巨无霸医院。
并非河南如此。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年末,全国800张及以上床位医院有857家,比2010年增加了139家,增加19.4%。
这延续了历年的增长势头。而在这些增加的大医院中,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中西部地区势头最为猛烈。《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0年各地医疗机构床位数,东、中、西部地区的增长比例分别为7.46%、7.58%和8.32%,其中云南、甘肃、海南、广东、山东、湖南、重庆等省(市)的增长比例已经超过9%。
大医院的利益考量
无论是医院院长,还是政府官员,谈及医院扩张,必然提到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
记者在郑大一附院看到,住院楼爆满,除了必要的安全通道,走廊里凡有空间的地方都摆满了躺着患者的病床。而在住院部的大门外,仍有提着铺盖翘首以盼床位的患者家属。
有媒体调查发现,过去3年,全国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的平均床位使用率保持在105%以上。而接受调查的医院管理者普遍认为,激增的患者是由于医疗保险提高保障水平带来的。
“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让就医需求大大释放。”阚全程说,特别是河南将新农合在省级医院报销比例提高到65%,各大医院还开通了即时结报系统,农民在医院就能直接报销医药费用,这更加促使省内病人向省城集中。据统计,现在郑大一附院业务量的79%来自参加新农合的患者。
这也导致了郑大一附院的病种结构被外界质疑。对此,阚全程承认,结构有待调整,今后将增加ICU等疑难重症床位比例。“但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已经到了医院求治,我们能不收吗?”他说,自己期望医院的发展是按照三级医院的定位,发展尖端技术,但现实中,病人的流向并不是完全按照制度设计的预期。“病人太多了,医院也吃不消。我也不想加床,加床风险很大。”
除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医院自身的利益也是院长考量的重要因素。黑龙江一家省级医院的院长分析说,医院规模做大,既能收治更多患者,也能吸引更好的人才,而更大的业务量和更好的人才,会帮助医院树立更好的知名度,赢得更大的市场。规模扩大还可以摊薄人力资源成本,形成经营上的规模效应,也能够帮助医院在和供应商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湖北省一家三级医院的院长则告诉记者,医院规模大也能够帮助医院进一步扩张。“钱,是扩张的最大问题。规模大了,从银行贷款更容易。另外,和药商商量诸如回款时间等也能更强势,这笔钱留下来,又成了医院进一步发展的流动资金。”
此外,行政部门的部分政策助推了医院的规模扩张。无论是不同等级医院的评比、国家或省重点学科的申报,都有相应床位数要求。因而,具备相应的规模成了政策认定医院级别的基本条件。
县级医院跃进
尽管现阶段,医疗资源扩张仍以省、市级大型公立医院为主。但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转移到了县级公立医院。床位的扩增计划,正迅速扩展至县城。
作为当前我国唯一人口过亿的农业大省,河南省早在2009年便将医改重心移向县医院,举债发展基层医疗。
“‘十二五’期间,我们关注的重点仍在基层,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倍增计划。”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表示,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服务龙头,按照规划,项目完成后,将新增床位7万张,县级医院床位达到15万张,实现规模倍增。在“十二五”期间,还将重点支持100万以上人口大县和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综合医院,使它们逐步发展成为三级医院,通过规模倍增实现服务能力倍增。
为解决发展所需资金,河南省卫生厅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支持县级医院购置核磁共振、CT、直线加速器等必要的大型设备。
在滑县人民医院,新的住院楼即将投入使用,今后这家县级医院的床位将达到1200张。但该院负责人表示,估计床位还是不够用。“如果将90%的病人留在县域内就医,滑县有140万常住人口,你算算需求量有多大。”
在安徽、湖北、湖南等地采访时,记者发现,一些人口大县均出现了床位过千的县级医院,一些县医院甚至已经开始筹备参加三级医院的评审。
和大医院相比,县级医院规模扩张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缺人。由于缺乏城市大医院那般深厚的人才积累,县级医院在床位猛增之后,人力应对都有些捉襟见肘。河南一家县医院的院长向记者抱怨,现在医院拥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不到全院职工比例的40%,人手最紧张的时候,一名医生加一名护士,需要照看上百个床位的病区。
对此,河南已采取针对性措施。刘学周介绍,将利用5年时间,有计划地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000名硕士研究生。此外,从2011年起,河南每年选派县级医院青年医师,到省级大医院或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计划到“十二五”末实现每个县级医院平均有25名~30名业务技术骨干。(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