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研究显示抑制症治疗有新干预靶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1  浏览次数:96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卓研究员团队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梁静副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国际著名精神病学杂志《生物精神病学》上在线发表的论文,阐明了在社交挫败抑郁模型中,前脑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与表观遗传分子CDYL在抑郁症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阐释抑郁症发生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抑制症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黄卓介绍,抑郁症是一种现代社会普遍的精神疾病,影响超过3亿人的正常生活。抑郁症的发生不仅受基因遗传学的调控,也与环境应激如压力、创伤记忆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环境应激导致抑郁发病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科研团队围绕环境应激导致大脑的表观遗传学改变进行研究,以表观遗传因子CDYL调控的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指在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上引入巴豆酰基团)为切入点,对应激导致的抑郁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组蛋白巴豆酰化水解酶和转录抑制因子CDYL在抑郁小鼠前边缘皮层(PL)的表达量显著上升,并且其介导的组蛋白巴豆酰化水平显著下降。在PL过表达CDYL时,可以增加小鼠对抑郁的易感性;反之,敲低CDYL可以降低小鼠对抑郁的易感性。研究人员还发现,CDYL可以通过转录抑制神经肽VGF的表达来影响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从而调节压力介导的抑郁症发生发展。这一研究首次报道了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并从分子机制上将外界环境应激与抑郁症的发病相联系。(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