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大输液市场“三足鼎立”之势渐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29  浏览次数:62
  医药网12月26日讯 大输液是药品中重要的一种制剂形式,在抢救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限制门诊输液、控制抗生素规范使用等政策的执行,大输液市场并购转型、强强联合的局面愈发明显,行业集中度也愈发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找准自身的定位,完善产品结构和产品线,从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日前,金健米业发布《关于挂牌转让湖南金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进展公告》。据公开资料显示,金健药业成立于1999年,专业生产大输液产品,拥有全国独家剂型品种“萘普生钠注射液”。但自2013年起,金健药业净利润便出现亏损,2013-2017年,净利润分别亏损3059.68万元、5418.89万元、1.68亿元、1736.68万元、1030.58万元。今年1-7月,营收也只有1.2亿元,净利润亏损1348.34万元。     大输液是药品中重要的一种制剂形式,在抢救中无可替代,但是,金健药业却连续几年净利润亏损。究其原因,本报特约观察家、力托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医药企业管理顾问杨涛分析认为,首先,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线不齐,使得市场销售无法形成产品间的配合,生产也未能形成低端产品以量来分摊日常生产费用、高端产品来获得利润的格局,以至于市场销售费用使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双低。销售上靠低价格与大企业竞争,导致挂网或招标价格低,生产上由于设备的效率低下和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升高,最终造成亏损。其次,输液企业销售区域性强,小型输液企业销售地域范围更窄,市场规模扩大困难。而且招标和挂网导致价格一降再降,大型输液企业又采用与大型医院共建“院内配液中心”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小型输液企业无法实施,以致小型输液企业在优势区域的大医院阵地进一步失守。国家的限抗令及取消门诊输液等政策也使得小医院的输液用量降低,进一步导致小输液企业的市场萎缩,造成亏损。     上述两个原因也导致目前大输液领域中小企业出现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杨涛说:“由于规模小导致市场进一步被打压,为了保住市场采用价格竞争,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出现亏损就没有资金投入在产品研发、产品创新及设备改进上,没有产品研发创新及设备改进又反过来导致产品没有竞争力(过高的成本、过老的产品结构)。别的企业都用非PVC软袋,而你还用玻璃瓶,如何与别人抗衡?这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大输液企业共有300家左右,年生产1亿瓶(袋)的企业30家,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我国大输液的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较低。在美国,百特一家独大,占有市场80%份额;日本市场大冢一家占了50%;即使欧洲也是百特、费森尤斯卡比、贝朗均分“蛋糕”,各占市场的30%左右。     而在我国,2017年11月,大输液的老大科伦药业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科伦国际间接控制了石四药20%的股份,在石四药的经营上拥有了话语权,中国的输液老大和老三结合,无论是产品结构的互补性还是市场区域的互补性都将发挥强大的作用,这一动作必将使其与老二双鹤药业拉开较大的距离。其他的中小输液企业销售规模将会进一步萎缩,获利能力也会继续走低,大输液领域的中小企业将会举步维艰,面临关停并转。     此外,我国的大输液市场产能过剩,2018年全国预计大输液的产能可以达到122亿瓶(袋),但实际需求量预计在110亿瓶(袋)。杨涛总结道:“未来,大输液领域企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是必然趋势。”     头部企业高歌猛进     目前,限制门诊输液、控制抗生素规范使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政策都处于执行期,整个大输液领域的企业都要面对市场总需求在国家政策及医疗进步的双重作用下微量萎缩的事实。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输液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杨涛就此分析道:第一,来自于需求的压力。随着限抗令、门诊限制输液等政策的出台,治疗方法与技术的进步,以及精准医疗的应用,市场总需求量没有增长反而微量萎缩。第二,来自于包装发展趋势带来的技改压力。目前输液在包装形式上有玻璃瓶、塑料瓶或软袋、非PVC三种,未来的趋势是提倡采用非PVC包装形式,但是Q设备一次性投资巨大,一般企业没有实力承受这个技改压力。第三,来自于产品研发创新的压力。输液企业要想获利,产品结构一定要齐全,基础输液很难获得良好利润,因此只有靠营养性输液和治疗性药物输液获利,但这些输液企业又很难有实力来面对这个压力。第四,来自招标挂网及销售模式等“玩法”的压力。招标挂网导致价格进一步降低,销售模式由代金向学术转变,以及战略项目合作等,这都是中小企业无法承受的压力。     压力之下,行业内的中小企业裹足不前,而头部企业却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我国大输液头部企业科伦药业、双鹤药业、石四药等都有不错的表现,从A股三季报收官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到,科伦药业输液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业务约占60%;华润双鹤慢病平台和输液平台收入增长;石四药集团业务的增长皆是由输液业务增长带动;辰欣药业、华仁药业也都实现了较好的增长。在杨涛看来,这些头部企业的增长,既有对中小输液企业市场的掠夺带来的规模增长,也有自身产品结构的完善与调整带来的利润增长。     “在这样严峻的市场背景之下,输液企业要想杀出重围有两条路。”杨涛说道,“其一,如果有实力有决心,就必须完善自身的产品结构,尤其是产品线必须完整,同时必须跨出区域获得全国布局;其二,如果企业实力不够,放弃大输液,选择转型。”     杨涛强调指出,转型升级对于大输液领域头部企业和中尾部企业是不一样的。头部企业转型升级,其一是进一步提升质量;其二是增加研发与创新,完善产品结构紧跟趋势发展,提高高毛利治疗性药物输液及营养性输液的占比;其三是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其四是向关联领域转型,比如双鹤药业转型慢病、华仁药业进军透析医疗市场、济民制药增加医疗器械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投入等。     而输液领域中尾部企业转型之路则相对较窄,首先,根据自身实力去选择,当自身实力或抗风险能力不足时,建议彻底退出,尽早卖掉降低损失;其次,如果自身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建议加大治疗性药物包括治疗性药物输液的研发,放弃基础输液的市场争夺;最后,根据自身以往建立起来的核心优势,做相应的业务转型。     近年来,随着“限抗令”和大输液监管政策不断升级,大输液的格局变化已愈发明显,科伦药业间接持股石四药后老大地位不可撼动,双鹤药业老二的地位被拉开,未来中国将会像欧洲三家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一样三足鼎立,而不是如美国、日本一家独大。     杨涛表示,大输液行业将会缓慢平稳发展,基础输液被替代性弱,更替缓慢。基础输液用量大,对生产企业来说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大输液企业应该加强营养性输液和治疗性药物输液的研发与产品结构布局,完整产品线,逐渐降低基础输液的占比,提升高毛利高附加值的治疗性输液和药物性输液的比例,从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输液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