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新药研发成功率低 这三方面的原因是否认真考虑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0  浏览次数:72

       近年来,大型制药公司对药物创新的投资很大,但是每年能够进入到市场的新药非常少。据统计,从最早的课题评估开始,到进入临床一期的过程中,创新药的成功率很低,大概为17%。而从临床一期到上市阶段,创新药的成功率会减少到7%以下。

       虽然制药行业中很多大型企业和一些新兴生物制药公司都非常重视优秀人才,在资金投入方面也可以保证。但在如此条件下,创新效率依然低下,亦达不到投资者的期望。那么,就技术角度而言,药物研发领域有哪些方面尚未被引起重视呢?

       2013年美国FDA的一项分析显示,2000-2012年,美国有151个新分子实体药物在第一轮申请失败,其在安全性、有效性、说明书、化学生产控制方面存在问题。其中,89个(58.9%)新药存在有效性问题,80个(52.9%)新药存在安全性问题,41个(27.1%)新药同时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另外19个新药存在化学生产控制问题;6个新药存在说明书问题。

       7月5日在南京举行的科睿唯安第五届中国制药行业大会上,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阳华博士从技术的角度归纳了临床一期到三期导致新药研发停止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种:一、药效的缺乏。药效缺乏的影响程度会随着临床阶段的推进而增加;二、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肝毒性和过敏反应;三、药代动力学。许多创新药物即使上市后也仍然存在退市风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从临床失败的报道可以看到,一些药物虽然安全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其药效甚微。阳华博士认为,这可能与药物靶点本身的成药性,以及药物的安全窗口较小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临床设计剂量很难提高。毒性、药效和药代动力学三者是紧密相关的,药物研究人员应该具有更为全面的药物研发意识。

       原研药及代谢物在血浆中的暴露量是药代动力学的关注点之一。阳华博士提出,药物研究人员可以思考一下,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于关注原研药或者代谢物在组织器脏上的暴露量?我们经常关注非靶点的选择性,但是对器脏的选择性有没有真正关注过?

       在药物研发后期,研发人员会关注化合物以及代谢物的组织和器脏选择性,但是这些一般不是研发前期所关注的问题。但是,组织和器脏的选择性经常是药物毒性判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若忽视了这一点,哪怕药物靶点选择性再好,亚型的选择性再好,可能还是避免不了毒副作用。

       在代谢物的分析中,不仅包括普通的代谢物,也可能包括很重要的活性代谢物,这部分也经常在新药研发早期被忽略。但恰恰是这些看似量很小、很不入眼的活性代谢物,往往在后期临床中可能会引发特异性不良反应。

       如何更好地掌握化合物、代谢物在组织、脏器或动物整体分布的情况呢? QWBA(定量全身放射自显影术),MARG(微量放射自显影术)等影像显示技术,可以帮助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包括亚组织甚至在细胞水平上的化合物及代谢物的分布情况,更好的判断药物或代谢物是否具有期待的活性及毒副作用。但QWBA、MARG定量分析技术不能告诉靶点与毒副作用的关联性。目前一些新技术,已经能够判断药物和代谢物作用在哪些靶点,以及这样的作用可能会导致的毒副作用。

       在新药研发中,研发者最关注药效和安全性,而这两者与候选药物及其代谢物密切相关。为提高创新药研发效率,在临床前研发的早期,除了关注原药和代谢物的靶点选择性外,还应更多的关注它们对组织的选择性、器脏的选择性,并将毒副作用检测试验,前移到研发的早期。这对降低毒副作用非常有意义,以减少药物开发后期失败的可能性。

       

 
关键词: 新药研发 , FDA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