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焦点访谈》释放新信号 药企如何做2019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1  浏览次数:69

       央视《焦点访谈》连着两天对准医药行业,谈起了老百姓不太懂的创新药和仿制药。在中国要做好生意,就一定要关注新闻联播和读懂焦点访谈。这些民众关注最高的节目可不是随意编播的,通常都大政策大变局的前奏或者冲锋号。

       这次医药连着两天上《焦点访谈》又有什么含意?会带来什么变化?

       周一的新闻焦点是创新药,讲过去新药上市慢,患者冒险找代购从国外买,药企抱怨新药审批慢,审评官员则感叹人少项目多。再讲新药注册改革实施后审批如何提速,如何通过医保和价格谈判让患者用得起。

       周二的新闻焦点是仿制药,讲靶向药虽好但患者用不起,有仿制品之后才造福了普通患者。政府敦促企业提高品质,同时解决仿制药临床使用障碍。

       系列政策的目的很明白:减轻患者负担,增加用药选择,关系到国民健康,也关系到医药行业可持续发展。此次新政促进国产仿制药生产和使用, 扩大新药和进口药的供应端,可以说是下了一盘倒逼药企改革的大棋。

       以后的医药市场主要就是两大类产品:专利创新药和非专利药。前者研发高成本高风险,但政府鼓励并且允许高价格高利润。尤其中兴事件以后,扶持本土新药研发能力更具战略意义,新药也会成为医药行业的主要看点。

       不过你也不要对创新药过于乐观,除非你有本事拿下国际市场。中国的医疗费用只占GDP的6%(而美国占GDP18%),所以不可能出现创新药高价又跑量的情况。医保的基本方向还是保基本,商保再公立医院体系没有根本变化前也翻不了身。靠老百姓自费就更加呵呵了,群众的腰包早就被房贷透支。

       政府的策略是加大供应,接下来中国可能是全球新药上市最多的国家:十几个肿瘤免疫药,几十个单抗类似物,上百个小分子靶向药。都想走医保支付?看谁砍价力度大吧,除非你有绝活。

       非专利药接下来就是搞仿制品替代,除了鼓励生产和医保支付,也希望告诉老百姓仿制品只要通过一致性评价就可以放心用。一致性评价已经被拔到空前的高度,所以再有难度它也基本会如期完成。

       过不了的品种或厂家就跟行业拜拜了,能过的肯定销量会大涨,但是利润会不会同步增长就不知道,因为政府推行一致性评价是为了让有限的医保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不是让药企发财,再说全世界做仿制药的企业都没有发大财的。

       受伤最大的是过去卖得火的辅助药和中药注射剂,2017年上市药企年报显示这些品种都有30-40%的跌幅,2018还会继续下跌,这些品种的生命周期已经到头了。

       这两年药品政策出得太多太用力,但医药市场仍然昂然向上,因为医药是刚需,而且中国医药市场总体还是极不饱和的。2017年年上市药企出现了非常明显得两极化趋势:市盈率越高的公司涨势越大市值越来越高,很多药企市盈率不到20倍仍然股价低迷,背后根源就是有没有踩准创新药和优质仿制药两条主线。

       2020年前是医药行业大洗牌的阶段,大量药企会被淘汰或者兼并,大量从业人员也会被挤出去。对个人而言,除了加入符合两大方向的企业,还需要对政策执行力度有清醒认识,不要心存侥幸。做2019年规划时预估一个最坏的局面,看看自己或公司能否应对。同时需要跳出传统卖药的模式,看看整个疾病生态圈都在发生哪些变化。办法总比困难多,这话永远不过时。

 
关键词: 仿制药 , 创新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