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如何解决临床急需药品短缺?上海代表委员支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01  浏览次数:70
  医药网1月29日讯 2017年,被称为儿童白血病“救命药”的巯嘌呤片在多地遭遇短缺,一些家长无奈境外代购,40元/瓶的药片进口价高达1400元。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媒体报道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将心比心,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切实解决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     关于部分临床药物短缺现象,澎湃新闻记者在2018年上海两会期间,采访了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有时生产多了用不掉,有时生产少了不够用”     对临床药物短缺现象,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药物短缺客观存在,但并不能说普遍。     上海政协委员、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怀琼坦言,“短缺药”主要有两类,一是廉价的经典药;二是治疗罕见病的药物,或者叫做“孤儿药”,这类药物的生产量本身就比较少。      “一些小品种药物最大的问题就是药厂与医院、患者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有时生产多了用不掉,有时生产少了不够用。”上海市政协委员、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军民说。     为何会出现临床药物短缺现象?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认为,不少短缺药为老药,多年临床效果好,价格固定且低廉,而随着原材料的涨价、人力成本的增加、流通环节中费用的增加,厂家不赚钱就可能停产。此外,原材料紧缺也会导致药物短缺,如心脏病手术必备药“鱼精蛋白”等。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同仁医院副院长杨军说,一些新药替代了经典的老药,年轻的医生可能对新药熟悉,但对经典的老药并不熟悉,这样就会导致经典老药医院进货少,药店也进货少,最终导致药厂不愿意继续生产。     对当前在医疗机构和政府之间反馈机制表现如何,范先群表示,上海有一个药品招标采购平台,这个平台会定期到医院里采集数据,确保产地在上海的一些短缺药的供应,但临床很多药物需要去外地采购,上海的反馈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短缺药的招标采购问题。     张怀琼也坦言,尽管政府有一套反馈机制,但并一定会及时,“医疗机构反馈到卫生行政部门,但卫生行政部门和很多药企没有这种隶属、管辖的关系。”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激发药企生产的积极性”     如何解决临床药物短缺问题?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任进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药企生产的积极性”,对于一些疗效好的经典药、廉价药,国家或政府部门能指定厂家定点定量生产,并对这类企业给予扶持政策。     任进的想法基本与其他受访的代表委员一致。     钱菊英表示,对政府而言,需要了解一些临床急需的药品短缺的原因,如果涉及药品本身定价偏离了市场规律,有必要调研药品用量,使药价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或价格区间。     范先群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建立多领域、跨部门、多系统的协作保障机制,对药物短缺的原因、药品生产情况具体分析、动态监测,并寻求对策。     他建议,全国各地都应建立统一的临床药品监测体系,同时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哪些药目前使用得怎么样,同时它的库存还有多少,临床需求多大,有了大数据分析平台,我们才能提出政策,去告诉厂家需要生产多少量,这样才能解医生所急,也能解决病人需要。”     而对于一些小品种、但患者又急需的药品,李军民建议,国内不能马上生产保障供应的(药品),政府也可以按需集中采购,直接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 临床急需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