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两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被发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3  浏览次数:95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团队联合北京医院、北京蛋白组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鼻咽癌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两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遗传学领域专业杂志《人类分子遗传学》上。

    鼻咽癌是多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高发于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湖南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临床研究表明,早期患者总体疗效好,5年生存率达90%;而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处于晚期,疗效差,5年生存率约为50%。因此,高危人群筛选和早期诊断是鼻咽癌防治的关键环节。寻找鼻咽癌致病因素是开展发病预测、筛选高危人群和实现早期诊断的重要基础。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贝锦新教授介绍,曾益新院士多年来牵头建立的鼻咽癌样本资源和基因数据库,是这项鼻咽癌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国内外研究者利用个体基因组中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通过增加样本量和统计学效能,并验证更多的候选基因,发现了两个新的鼻咽癌易感SNP位点rs401681和rs6498114。

    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s401681和rs6498114分别与所在区域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相关,提示其可能是功能性变异。个体在这些易感基因位点的序列差异,可能影响其端粒酶活性、免疫系统调节作用,最终导致鼻咽癌发病风险差异。EB病毒编码基因与这些易感基因的功能联系,再次提示鼻咽癌发生过程中EB病毒的重要角色。

    贝锦新介绍,随着更多鼻咽癌遗传易感基因的确定,联合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科学家将不断改进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在临床试验中加以优化,最终获得精准、易用、高效益的鼻咽癌发病预测芯片产品,开展鼻咽癌高危人群筛查,进行科学的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预防。(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