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打破市场垄断 医药物流深耕有助于“杀低”药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17  浏览次数:305
中国医药流通市场的竞争开始显现出“资本凶猛”的趋势。继2009年国药控股香港上市后,上药、九州通等国内医药物流巨头紧随其后,医药流通渠道正与资本平台更紧密地融合。

  股市很低迷,股民很沮丧。可对医药物流配股上市,笔者还是抱着炒股之外的希望 期待医药物流深耕 向地级市乃至县级延伸拓宽,深度冲击医药市场,打破市场垄断,“杀低”药价。

  最近一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终端,中间利润最多超过2000%。一支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才6毛钱左右,而到医院的终端,除终端开处方需要技术含量以外,采购、招标只是程序性的流程,利润却高达2000%上,完全颠覆了常识。那么中间的利润被谁吃了?

  还是以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例。据悉,医药公司以6毛钱的出厂购买之后,以每支4块钱价格卖给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再以中标价11块钱卖给医院,医院加价15%。2000%的利润当中,医药公司拿走5.7倍的纯利;7块钱的差价,医药代表拿走10%左右,其他的都作为回扣给了医院和医生。

  并非替药品生产厂家打抱不平,而是觉得体制应该尽快“换药”,改革以药养医体制,以医药分家取而代之。依笔者看,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形成全国连锁网络,现实市场充分竞争,以现代医药物流的兴起及医药物流的廉价、优质服务取代医院“药房”,倒逼医院及医生走出拿药品回扣、开大处方的泥淖,方能把看病的费用降下来。

  据专家介绍,普通商品的利润一般不高于50%,即使是名牌服装等奢侈品,利润也很少超过200%。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利润却可以是奢侈品的近10倍,令人瞠目结舌。要知道,药品暴利吃的是患者的血汗钱哪。作为救死扶伤的行业,拿着暴利和回扣,手不发抖吗?过着奢侈的生活,不觉得愧疚吗?

  事实上,这样的质疑已经不知道有过多少回,可是根本撼不动既得利益集团,在舆论的强烈质疑下,理想的药品采购内幕居然成了不可告人的“商业秘密”。因此,寄希望于既得利益集团发慈悲,是不切实际,要解决看病贵,恐怕还得指望建立覆盖每个角落的现代医药物流网络,缩短中间环节,倒逼医院降价,直至实现医药分家。 (新华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