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乙肝病毒体内“生活方式”被揭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2  浏览次数:75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人员张小楠博士、陆伟医师,在袁正宏研究员和张占卿教授指导下,经4年多努力,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在组织切片上观察患者肝组织内乙肝病毒储存库(cccDNA)情况以及其在患者肝细胞中分布情况的方法。该研究对揭示慢乙肝长期迁延不愈根本原因、监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ccDNA清除情况以及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如何设计清除乙肝病毒cccDNA新策略等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著名医学期刊《临床研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论文,并将该成果作为“亮点论文”重点推荐,邀请国际著名乙肝专家作专题评论。

    cccDNA是乙肝病毒在患者肝组织内的遗传物质储存库,它储存着包含病毒复制、组装所需的所有遗传信息。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慢乙肝长期不愈的根本原因就是cccDNA在肝内的长期存在,以及随之造成的病毒表面抗原长期阳性。但cccDNA在慢乙肝患者肝脏中水平极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不仅检测困难,而且无法显示其在肝组织内的分布特点。

    张小楠研究组应用创新方法,成功观察到肝组织内cccDNA在患者肝细胞中分布情况后,将该技术与乙肝病毒主要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终于获得了病毒核酸与蛋白质的综合图像。研究证实,经过一年以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肝细胞内仍存在病毒的cccDNA。经大量样本的分析、归纳,研究组提出在单细胞水平乙肝病毒存在抗原富集期、DNA富集期和潜伏期三阶段假说,并由此推测患者体内肝细胞生理水平和病毒复制活跃度的变化可以导致这三个阶段的相互转换。

    该假说丰富了学术界对乙肝病毒肝内生活史的认识,并为进一步针对患者不同病情设计清除乙肝病毒cccDNA的新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可用来监测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ccDNA的清除情况,故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并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甚至指导开发新药物提供帮助。(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