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股市“降温”医药股褪去高估值回归真实仍需时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1  浏览次数:317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如果巴菲特说得没错,自2008年11月启动,持续时间长达近3年的医药股泡沫大潮,可能正在退去。

    自从2008年11月,政府启动4万亿元救市计划以来,到2010年12月,医药指数达到最高点,期间涨幅高达330%左右。而自从去年年底至9月6日,近10个月来,医药股指数已经下跌了21.7%,下跌幅度超过大盘指数。期间虽经震荡,医药股表现的股性颇活,但也不改投资者亏损累累的事实。

    伴随着股票价格的缓慢下跌,最近半年来,先后有多家医药类上市公司“触雷”,因业绩造假被举报者有之,如紫鑫药业;上市故事破灭、股价腰斩者有之,如沃森生物、海普瑞等;囤积药材炒作牟利被发改委查处的有之;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行政监管政策突变,而股价遭腰斩等等。

    透视这些给市场埋下“地雷”的个股,可以发现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讲故事圈钱的;二是造假业绩圈钱的;三是因政策突变而遭受打击的。

    这三类企业,除了华兰生物的暴跌,是由于政策导致值得同情之外,其他讲故事圈钱的、造假业绩的,则已经涉及资本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医药行业监管等多种深层次的体制痼疾。

    医药股当初股价暴涨,有医药产业、资本市场自身的逻辑。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医保覆盖率骤然放大,加之4万亿元天量流动资金,遂造成医药板块泡沫泛滥。资本家逐利乃是本性,辛辛苦苦做产业来赚钱,远不如编个唬人的故事圈钱来得“多快好省”。

    与投资者亏损累累相反,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医药上市公司实现了数量大飞跃,自2008年以来,医药股的数量大约扩容了近100家。但观察这些新上市公司的医药公司,除部分有良好质量、良好前景的公司外。也有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企业顺利跻身A股。

    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管哪种泡沫破裂,都意味着血本无归。而这些受损者绝大多数是处于金融产业链条最底层的中小投资者,他们的亏损,动摇着资本市场的基础——投资股市是为了分享经济增长分红的基本假设。如果股民亏损累累,如何设想未来的新股发行能持续维持天价呢?

    未来的医药股股价在股票全流通、新股不断发行而价格难以维持之后,“大小非们”将会作出何种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从最高点至今,医药指数下跌了近22%,但比起A股其他板块而言,医药股目前的估值仍然高企,一线股票普遍在30~50倍,40多倍PE的股票屡见不鲜。在这样的估值水平下,未来数年的医药股行情难以乐观。

    机构当初力推的大逻辑:老龄化的加速、医保覆盖面的扩大,未来也还将发挥作用,但今天的医药行业面临的局面要比前面几年复杂得多。就在2011年,基药招标改革、医保招标新办法纷纷出台,更有杀伤力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也迈开了试点步伐。

    中国可能会越来越“老”,医保覆盖比例确实大幅度提高了,但这些不会带来无限的增长,尤其是政府的态度正在改变,未来可能对于制药业的政策会更趋严厉。

    未来医药工业仍有较大概率继续上涨,但增速无疑会有所下降,机会严重不均衡,会有大量的企业被淘汰。今年上半年医药业的行业增速、利润增速环比、同比均下滑,产业不断发生的并购等,均可见未来趋势。

    现在的医药板块,很可能如同整个经济一样,在体制缺陷未得到改革、泡沫狂欢即将破裂之下,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风险。今年上半年不断爆炸的医药股“地雷”,很可能只是医药板块下跌初期最早暴露出来的暗礁,如果流动性继续收缩,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医药股被腰斩。

    狂欢过后,一地鸡毛。然而,正如西方经济学家所言:经济危机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也许经过此类泡沫狂欢之后,返璞归真的医药产业,才能真正孕育出伟大的制药企业。 (医药经济报 陈奇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