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评估雾霾健康风险需“个体参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8  浏览次数:6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邓芙蓉副教授课题组近日在《总环境科学》期刊发表了有关大气PM2.5不同暴露参数选择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果表明,大气PM2.5暴露参数的选择可显著影响健康效应的估计。单纯采用室外固定监测点的数据很可能出现对研究对象PM2.5真实暴露水平的估算误差,并由此影响健康效应的准确评价。

    邓芙蓉介绍,大气颗粒物暴露可导致不良呼吸和心血管效应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实,然而既往研究多以室外固定监测点的数据作为暴露参数来评估人群暴露于大气PM2.5后可能承受的健康风险。该课题组及其他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老年人一天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单纯采用室外固定监测点的数据很可能出现对研究对象PM2.5真实暴露水平的估算误差,并由此影响健康效应的准确评价。

    邓芙蓉课题组采用定组研究设计,以一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室外固定监测点PM2.5数据和研究对象PM2.5个体暴露水平作为暴露参数,比较二者与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关系。个体暴露水平的计算方法是,在综合不同个体室外和室内PM2.5的暴露水平基础上,结合个体的时间活动模式,并考虑不同个体居室的通风情况、开关窗次数、建筑物朝向和年限等因素,最终计算出不同个体准确的暴露水平。结果发现,单纯采用室外固定监测点数据进行健康影响评价,有可能由于对研究对象暴露水平的估算误差,高估了室外大气PM2.5对人群的健康风险。

    专家认为,上述结果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室外大气PM2.5监测数据并不能客观反映个体暴露水平和健康影响;房屋的围护结构可以有效阻挡PM2.5进入室内。在室外大气PM2.5浓度较高的时候,应尽量减少外出,在室内时要关闭门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健康风险。(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