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20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强调了“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愿景,而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必须在2020年实现“3个90%”的防治阶段性目标,即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举办的媒体沟通交流活动上,专家对此表示,虽然世界各国防治艾滋病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要实现这一目标仍不容乐观。
发现感染者依然是难题
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这3个90%相乘是73%,也就是说,在2020年要实现73%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之所以这样设定目标,是因为研究表明,当72%以上的病毒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时,才能够控制艾滋病疫情。只有2020年实现“3个90%”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终结艾滋病”。
“这是一个引导性目标,但目前看来,要实现前两个90%的目标很难。”吴尊友说,美国是艾滋病发现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声称发现率已达到75%,全球整体发现率为30%~50%,我国估算的发现率为54%。吴尊友预计,按照现有趋势判断,202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率目标即便设定为80%,也只有个别发达国家能够实现。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总有不少人不愿意去检测。”吴尊友说,“一发现就治疗”的理念推广缓慢,所有感染者一旦检出,无论有没有症状都应该接受抗病毒治疗,但这一理念在全球的接受率都较低。
“实现最后一个90%的目标相对容易。”吴尊友表示,这主要得益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目前我国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病毒抑制率已经达到85%。
据介绍,目前全球每天有约6000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2/3来自次撒哈拉非洲,1/3的新感染者是15岁~24岁的青少年。全球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是南非、尼日利亚、印度、肯尼亚、莫桑比克,占全球总数的42%。
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党委书记韩孟杰表示,近年来艾滋病预防手段不断丰富,全球新发感染人数和病死率大幅降低,增强了人们终结艾滋病的信心,但艾滋病防控在全球范围内仍面临很多障碍,比如,卫生系统不健全,无法使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干预措施得到充分发挥;针对青少年、男男性行为、吸毒人群等重点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还需探索;社会歧视依然严重等。此外,全球艾滋病防治经费增长缓慢,2012年到2013年间经费增长仅1%,远远满足不了防治的实际需求。
我国艾滋病防控面临新问题
今年是我国实施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10周年。吴尊友介绍,免费检测、免费服药等相关政策的落实,显著改善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生存状况,初步遏制了我国艾滋病疫情快速蔓延扩散的势头。
专家表示,虽然我国艾滋病整体低流行,但感染者发现晚、发现难的现象依然严重,受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影响面临一些新问题,使得疫情控制更加困难。
专家介绍,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给艾滋病防治带来了新问题。一方面是留守老年人生活空虚,嫖娼等行为增多;另一方面,大量年轻男性外出打工,留守人群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也增加了不正当性行为的几率,带来传播风险。
吴尊友表示,我国艾滋病防控面临同性传播上升明显、异性传播涉及人群地域广等挑战,保持艾滋病疫情的低流行需要政府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包括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等,与世界各国共同迎接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挑战。(健康报)